科研能否成功 “70%看情商”?
在知识经济时代,科研人员无疑是知识和财富的主要创追者,他们的创造能力直接体现在他们的创造水平上。情绪智力属于个体智力重要组成部分的,今日跟随博元君来看看科研中的情商!
博元君从羊城晚报了解到,曾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、91岁的师昌绪先生做客华南理工大学,与学生畅谈科研与人生。师昌绪认为,做科研能否成功,“70%看情商”;一旦有嫉妒之心,会误人误国。
师昌绪认为,一个人能否成功,归根结底是人生观问题。他特别强调“不要嫉妒”,“嫉妒是万恶之源”。有了嫉妒,会造成不团结,互相拆台,以至于可以完成的事情完不成。嫉妒的人总想办法压制对方,最终受损失的是国家。“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嫉妒心太强,容不下优秀人才,那只能使单位每况愈下;‘武大郎开店,一代不如一代’。 当前无论单位、部门还是个人之间,都有这种难以解决的情况。”
我们虽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,但是现在的情况仍然是跟在别人后面爬,很多所谓的“创新知识”,不过是对国外技术的“修修补补”。中国现在真正的自主创新很少;偶尔有,还难以产业化。
纵观前人经验,凡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,未必是那个领域最聪明,最刻苦的人,但一定是会做人的人,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。那么什么是会做人?搞科研需要怎样的情商?
关于这个问题,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副教授王善勇给出的回答是:
我们必须清楚搞科研的人,跟其他各个行业的人比起来并没有什么分别。大家都处在自己的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圈子里。很多涉世之初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博士生刚刚进入工作岗位,都会担心社会太复杂,自己能否适应。社会可能真得很复杂,但再复杂的社会都是由一个个圈子组成的,一个人接触的所谓社会其实只是自己周围一个很小的圈子。
拿一个大学的年轻老师为例,你的圈子无非就是你那个学院的领导,同事还有就是你的学生。纷繁复杂的所谓社会其实跟你关系不大。一个人会不会做人,情商高不高,就看你能不能把你那个圈子的所有关系搞好。什么叫搞好?就是让大家对你感觉舒服,你自己也觉得舒服。而这样一个舒服的状态是为自己的科研服务的。很难想象,一个跟周围同事,领导甚至自己的学生关系很紧张的人,还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注自己的科研。科研一定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,即使你聪明绝顶。
那么如何搞好关系?
前段时间,一个年轻的学生在微信上跟王教授说,他一直有一个坎儿迈不过去——读博士期间曾经被导师骂了,很没面子。王教授问他导师为什么骂你?他说他的导师说他不太听话。他想博士毕业后出国做博后,而他的导师希望他先留校,他不肯,导师很生气,骂他不懂事,他很伤心,问王教授怎么办?
王教授给出的回答是:1)你的导师年纪比你的父亲还大,他骂你两句,不管对错有啥受不了的?你就当他是你老爸了。到了一定的年龄,还有人骂,是一种幸福。
2)你有站在你的导师的角度考虑过吗?他为什么希望你先留校?还不是觉着你这几年博士研究做得不错,出了不少成绩。导师培养一个学生不容易,不要以为自己目前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,别人的贡献都不值一提。导师为学生做多少,当有一天你当导师带学生了,才会真正懂得。
3)目前国内科研界的态势,你以为出国做几年博士后就一定能怎么样?导师让你先留校的良苦用心,你应该感激才对。一个人的路,一定要越做越宽,而不是越走越窄,甚至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。如何做到?最重要的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,你的心态才会平和。另外,要学会宽容,学会吃亏,吃亏经常是与机遇并存。我的一番话,学生释然了。
真正的情商高,不是虚伪,而是给予温暖,懂得好好说话。科学研究需要悟性,个人成长、人际交往都需要悟性,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,情商与智商都该同步提升。在当今社会,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需要依赖团队的力量,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沟通和协调、互相的支持和理解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已不容忽视。
热门图文TOP6
本文部分整理,仅作分享之用,更多咨询微信zhbybio.